5月19日,我校有幸請到了全國心理健教育示範校——上海市同濟中學的許佳老師進校為高三學生開展考前心理輔導講座。許佳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上海市意昂2中級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教育教學近20年,是楊浦區教育系統第五屆骨幹教師,是區心理學科中心組的成員👩🏻🦲🍄🟫。擅長考前心理輔導🎗、青春期情感問題輔導及親子溝通問題🙎🏽♂️。
聽水抓手
講座伊始💁🏻♂️,許老師帶著學生一同玩起了“聽水抓手”的遊戲🧑🏼⚕️,很快現場便傳來孩子們開心爽朗的笑聲。
遊戲後🏜↗️,許老師便讓大家談談感想,引出“註意力難以放在多個事物上時,應著重關註一個目標”。事事難全🫔,同學們應放平心態面對考試。
許老師引用《武林外傳》片段中呂秀才關於學生對待焦慮的態度🏷,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焦慮情緒🫵。同時也耐心分析如今學生從意昂2學習到社會工作的轉變應該具有克服困難、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後許老師在學生中做了一個關於焦慮的調查問卷表🕴🏼,提醒同學們出現焦慮和情緒失常時應及時向老師和相關機構求助。
學生感想
這次的心理講座老師闡述了考前心態應如何調整與我們作為應試生對待高考應具備什麽樣的態度。
從遊戲的設計到故事的引入,老師提出了我們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人生規劃,並不應以一時的成敗來輕率地對自己的人生下定義。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持之以恒👨🏽、堅持的心態。並能夠有努力到人生最後一刻的勇氣。
在面對或許難以全面解決的、一時之間沒有辦法得到進步或者突破的時候〰️,試著放下焦慮去與那件事情和解並以輕緩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強硬地逃避它🦇。在自若與緊張間往往只有心態的一線之隔。
同時我們也不應把焦慮妖魔化,焦慮是一種我們在面對生活時會自然產生的🤐、與諸多因素掛鉤的情緒。如果有效地利用焦慮👉🏿,將之轉化為現在立刻去進行努力的動力🧘🏻,效率將會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平白將未來可能的“痛苦”前移到今天🚢。焦慮會使一個人的生活更加消極。
作為即將面對高考、邁入社會的學子☝🏻,像老師舉的事例一樣,現在所謂人性化的製度不一定是真正的保護,也可能是這樣“人性化”的製度讓我們沉溺在允許脆弱的環境下。但我們最終會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因此我們應該具備強大而非脆弱的心理素質,有自己面對環境🚸、製度變化時保持自我不變的適度要求🍯。而面對無法妥善處理的情緒時🪖,也要及時向外界求助 為了自己發聲的行為並不是懦弱,而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總而言之,在面對未來將來時我們不必將它當作具有至高無上意義的人生大事。每個人的生活中會有許多的轉折點,而高考不過是其中具有青春色彩的一種。我們在期望美好未來的同時,更應該註重的是這一次旅途下自己的收獲與自身獲得的與未來工作生活相適應的品質。我們應當努力,但也不應以一時成敗得失論英雄🤖。
這樣的講座在高考前開展,使我受益良多📁。
面對高考,我們成固欣然,敗也從容。
高三3班
李佳雯
撰稿:尹紅梅
攝影:陳湘連
審核:黃鳳仙